[波蘭媽媽面對自己和小孩的情緒]
〈都是妳!〉
再兩個半月就要滿五歲的兒子,最近進入了一種我覺得可能是「五歲小孩狗都嫌」的階段。除了之前兩歲、三歲、四歲反抗期會出現的:不如他意就尖叫、大哭、有時候打人,累了會歡,不知所措/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時就會生氣... 等行為,最近一個禮拜開始,還多了一個「都是妳」,「都是媽媽的錯」(老實說,我昨天才聽懂他在說什麼,因為之前都是用尖叫的,聽也聽不懂)。
玩太累走不動,要媽媽抱,媽媽卻不抱,一路哭回家,「都是妳!」。和比較大的小孩玩球,對方不想照他的規矩玩,他又不懂別人的規矩,雙方鬧得不愉快,「都是妳!」。朋友覺得他一直哭鬧,打擾了遊戲,很煩,不想跟他說話。他想要和好,但又被拒絕 (畢竟,人家的情緒平復也需要時間啊),「都是妳!」...
我知道這些「都是妳!」是他在感到無助、憤怒、又不知道怎麼發洩情緒、不知道該對誰生氣的情況下,所能想到的最後的、也是最安全的出口 (因為媽媽是他最信任的人,也是最能包容他情緒的人)。另一方面,我也知道我不是完美的,很多時候我確實處理得不好,沒有耐心,沒有顧及他的感覺,太快,太強硬,太嚴肅,太情緒化 (因為我也累了啊,而且我也不知道怎麼辦)。我知道我也有錯。但是,這不代表所有一切他的不滿、不愉快,都是我造成的。
我努力告訴自己,不要和他一般見識。他是小孩,我是大人。他對我生氣,表示他信任我,至少,這樣情緒不會一直壓著,到無法壓抑的時候才爆發。但是,另一方面,一直要當他情緒的垃圾桶 (還加上當我老公情緒的垃圾桶) 或濾網 (借用小熊老師林德俊的說法),我也是會疲累、憤怒的,我也會因為自我懷疑「這一切真的都是我害的嗎?我真的是這麼糟糕的母親嗎?」而沮喪,也會因為「不是啊!雖然我也有錯,但這真的不是都是我的錯」而生氣,氣他為什麼這麼說。
「你知道這不是「都是我」。有些事是我的責任,有些事不是我的責任。你不能把所有的責任推到我身上。」我嘗試跟他講道理。但是在情緒上頭的他,只會跳針回應:「都是妳!都是妳!都是妳!」有時候我不理他,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吼回去:「並不是都是我!」
今天早上,我們匆匆忙忙準備上學,兒子卻拖拖拉拉、哭哭啼啼(可能是因為昨晚太晚睡,也可能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鞋子)。快要遲到了,兒子還是不想動。這時候,待會要出門辦事的老公也發火了:「我不帶他上學了!又是八點五十五分,以後如果不能準時上學,我就不帶他上學!」(哈囉,這位先生你有事嗎?我養一個兒子已經夠辛苦了耶?)「你有點理智好不好?拜託你趕快帶他上學。」「我說不要就是不要!」「那你等下就不要出去!我要走了!」「好啊,妳走啊,這樣最好,妳才是問題!」
在和老公互吼了幾聲後,我抱著哭哭啼啼的兒子出門。兒子又開始「都是妳,都是妳」。聽了一個禮拜的「都是妳」,我實在受不了了,跟他說:「如果你再說一次「都是妳」,我就不要跟你在一起。」
我知道那是一句很嚴重的話,說完馬上就後悔了。回家的路上,我在心裡對自己說,放學看到他要跟他道歉。但是,我同時也想告訴他,他把一切的不愉快發洩到我身上會讓我不舒服。我不是一切不愉快的源頭,我不想當一切不愉快的源頭。他可能會因為自己、我、別人或者客觀條件(很累、想睡、天氣很糟、沒吃飽…)的關係而感到不愉快,不愉快是正常的、隨時可能發生的,重要的是去面對和解決它、與它共處,而不是趕快把錯怪到別人頭上。至少,「我」不想要他把錯怪到我頭上。「我」不想要以這樣的方式被對待。
我後來也打了電話告訴老公,我不喜歡他今天的行為舉止,我覺得他的行為舉止不恰當,等他回來要跟他談談。
我想了一下,兒子的「都是妳!」到底是從哪裡來的。有可能是我曾經對他說過這句話,有可能是他看我和我老公吵架互罵的時候說過這句話,也有可能是我老公的行為舉止讓他有這樣的印象(我老公雖然不會明白地說:「都是妳!」但是只要有不順心的事,他就會開始怪東怪西,有時候也怪到我身上)。不管怎樣,現在去找這句話的來源,或是找一個人/一件事來怪,實在沒什麼意義。往好處想,我們都會怪別人,兒子會對我說:「都是妳!」也是人之常情(所以我應該開香檳慶祝?)。
我想,我們還會和「都是妳!」「都是你!」「都是XXX」…這些話相處一段時間(也許是一輩子)。我並不想要把這些話完全趕出我們的生活。因為我覺得,怪別人和吃喝拉撒一樣,是人之常情,那種什麼「反求諸己」、「為別人著想」、「刮別人的鬍子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」、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」…之類的話都很虛偽、不切實際,而且貶低個人價值。但是,我希望我們的生活中不是只有怪罪別人、怪罪彼此或怪罪自己。
我希望我們可以明白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必然會帶來一些傷害與痛苦。我們都在學習。也許我們會常常失敗,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給自己和彼此多一點的溫柔和理解。
然後,如果試過後真的沒有辦法做到,那也沒有關係。